康复学科

发布时间:2025-9-10 浏览次数:4747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8年,是(2014年)首批院级重点学科,2023年获批院级重点学科分层培优建设项目类别-平台学科。依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十三五“首都区域特色重点专科”、十四五重点专科(第二批)并超类建设项目以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一证一品专科特色病房建设”项目平台优势,康复学科专科同质发展,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优化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医教研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现学科由康复病房、康复门诊、康复综合治疗区、康复研究室、康复教研室五部分组成,其中康复病房开放床位72张,加强特色诊室及专病专台建设,擅长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失语、吞咽障碍、二便障碍等各种功能损伤以及眩晕、面瘫、颈肩腰腿痛、骨折后运动障碍等多种疑难杂症。目前围绕““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出血性中风病(脑出血)”、“眩晕病(前庭眩晕)”、“面瘫病(面神经炎)”、“膝痹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五个优势病种,形成“中医、中药、针灸、康复、按摩、理疗、护理、健康宣教”一体化的综合诊疗模式。中医特色优势突出,采用手足十二针、中药溻渍、中药膏摩、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肩手综合征、便秘、尿失禁等疾病疗效确切。同时作为顺义区肢体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顺义区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委单位、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康复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基地,承担区级康复培训及质控等相关工作。 

学术带头人高才达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科带头人及负责人为张虎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和高才达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人,兼任北京康复医学会传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目前科室拥有医务人员60余人,其中医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硕博士以上学历10人,人员梯队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学科注重名医学术传承建设,目前已形成名老中医传承“四级一带”体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人,市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3人,区级、院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各1人,承担或参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高才达国家级工作室及北京中医药薪火相传“3+3”工程建设单位-周德安名医传承工作站顺义医院分站相关工作。

学术带头人:高才达

 

学科带头人:张虎

按照重点学科建设要求,以脑血管病后功能障碍、骨关节疾病功能障碍等中医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主攻方向,承担各级相关科研课题9项,参与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40余篇,获评专利10余项。

教学方面,本学科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北北方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工作,以及各级医院进修生学习工作,有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证书者20余人,承担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3项,顺义区继续教育项目2项。

另外,学科依托医联体单位平台或各种帮扶项目,继承和发扬中医康复特色文化,使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康复理论紧密结合,通过学术交流、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网络宣传等平台,助推中医康复知识及适宜技术以科普形式下沉,充分发挥优质康复医疗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共同建立一支中医文化浓郁、疗效先进的中医康复学科团队。

上一篇: 脑病学科

下一篇: 肾病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