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科

发布时间:2025-9-5 浏览次数:2601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以脾胃病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学术能力和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学科骨干为核心的学科队伍,赵鲁卿主任为重点学科主任。学科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临床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学科人员包括北京市级名中医1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

脾胃病学科以“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科学内涵研究”、“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提升”作为研究方向。将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消化性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作为学科研究的重点病种,以脾胃疾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和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技术研究为方向,有计划地继承著名中医药老专家的学术思想,以通过学科建设提高脾胃疾病临床常见病、危重病、疑难病等领域的临床疗效。

脾胃学科拥有国家级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顺义分工作室、马万千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北北方医学院教学单位,在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将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相结合,具备培养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能力。

脾胃病学科重视学术交流,多次主办中西医结合、中医消化领域的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并为广大消化领域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进步发展。脾胃病重点学科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中西医消化领域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学科研究方面,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级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医管局培育课题3项、区级课题1项、院级自然基金项目1项、院级课题1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及局级科学技术奖共计6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

脾胃病学科以理论指导临床医疗,探索及优化脾胃病中医诊疗方案, 以专病-专台-名医为线索建立中医特色医疗体系,提升临床疗效。现已开展胃痞病(消化不良)专台、胃脘痛病(慢性胃炎)专台、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专台、泄泻下痢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专台等四个具有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专台。

学科带头人:赵鲁卿

赵鲁卿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脾胃病名家张声生教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医促会中西医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学会(海归医协)中西医整合消化病学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胃食管反流病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首都特色项目等课题8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共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作为共同执笔人参与3项国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4项。

上一篇: 疮疡学科

下一篇: 急诊学科